2007年5月21日 星期一

Voigtlander(福倫達)15mm F4.5初體驗


攝影老手有句說是這麼說的,「50mm以上用SLR,50mm以下用RF」,這話如果真理般的流傳在攝影界。當然在數位單眼當道,連距測動相機RF逐漸逝微的今天,這句格言已不被大多數的年輕攝影者所知。RF相機的經驗是很迷人的,就如同寶劍也要讓懂劍法的人用上手,才知寶劍的威力,否則空有寶劍恐怕使來還比不上菜刀好用。
Voigtlander是早年德國相機大廠之一,不過如同其他德系相機廠般,在日系電子相機的衝擊下,也不得不低頭,最後步上被日系廠商Cosina併購的命運。如今的Voigtlander流著日本的血液,經營的方式倒是一反日系品牌以消費機攻城略地的傳統,似乎也學著德國的前輩,把相機製造走向精品式的經營模式。在一片自動化、數位化的相機製造業裡,依然固執著生產全手動的RF相機。不過與其說這是相機廠的固執,還不如說這是RF相關才有的迷人特色。RF相機打從三十年前相機開始風行自動對焦、電子快門、全自動光圈先決以來,RF相機就一直是科技落後的一方。同時連距測動相機的生產,得依靠大量的人工校正,人工成本居高不下,RF相機天生就有精品的性格。Voigtlander生產的相機如Bessa R2等,是市場上少數相容Leica M接頭的相機之一,說真的,這相機是個好東西,做工精美,機械性能可靠,唯一的問題是有個Leica老大哥壓著他,再好的相機也出不了頭天,只能被人視為二線的品牌。這是相機廠的宿命,消費性電子相機比的是功能與效益,精品機械相機比的是品味與傳統,不公平就是不公平,誰叫人家是135底片相機的發明廠呢?光憑這點歷史,就足夠成就Leica的神話了。
機身科技的進入在RF的世界裡是很緩慢的,光是一個光圈先決設計就用去了各大廠三十年的嘗試,結果還不見得讓消費者完全接受,至今全機械的老古董設計,似乎還是比較對玩家的味口哩。鏡頭的進步,那就更是可比龜賽跑,人家都已經是變焦一鏡走天下的時代,RF相機的鏡頭還是依然故我的全定焦,而且都是集中在標準和廣角,超過75mm就沒啥產品了。反觀廣角鏡的選擇,那可真是名鏡處處,如果沒有Leica情節的話,那可真多的是價廉物美的選擇。最近入手的Voigtlander(福倫達)15mm F4.5,那可是名鏡中的名鏡,價廉不說,在非魚眼的超廣角鏡裡,這鏡頭是獨一無二的選擇,連Leica也沒出這焦段喔。
F1000030
上面這張照是在苗栗油礦博物館拍的,
看到沒,畫面裡直線還是直線,在廣角的世界,這是很難得的。
再來一張,
F1000025
看到沒,平行線一點也不變型,人和狗的比例也沒走掉。
F1000036
總之,
這獨一無二廣角度拍出的畫面,
看了真的很舒服,一點也不突兀,
好像是人眼再向兩旁延伸的感覺,
超廣視角的好處是,
拍照時只要注意到地平線不要走掉,
對焦就用景深去處理,
因為這鏡頭是無法連動對焦的,
用的是估焦的原始方式。
本來我也是半信半疑的,
但是實際用了之後,
發現一旦瞭解景深的應用,
那種免對焦的流暢拍攝感,
實在是言語很難形容的。
即使用最大光圈F4.5,
超焦距也僅在1.69公尺,
光圈F8時,超焦距是0.95公尺。
許多連距測動相機的最短對焦距離也才0.9公尺,
也就是說用這鏡頭不管拍攝物體在啥距離,
你只要把焦點放在1至1.7公尺間,
就能一鏡走天下,免對焦了。
還有什麼東西比這更殺底片的呢~~
這鏡頭唯一還有進步空的是他的發色實在比較冷調,
拍起來比較沒有溫暖感,只有十足的日系鏡頭的科技感。
而且光圈只有F4.5也小了些,
室內拍用高速底片可能也還要用腳架才行,
少了點機動性。
其他這顆鏡頭大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拍過一次就註定要迷上了。

2 則留言:

空氣感 提到...

說的沒錯..真的好用

YuTsai 提到...

最近一直在猶豫要買15還是12..
感覺好像比較喜歡12,但是怕太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