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望海之最--潮境公園與忘憂谷

今年的春天很不春天,怎麼說呢?從開春以來,連月陰雨綿綿,東北季風吹過整個冬天,這會兒連春天也不放過,如今才四月底,氣象報告非但沒傳來好消息,倒是先預告了梅雨季可能提早到來,春天該有的賞花行程,給這雨水給打得七零八落,好不容易盼到假日的我,再怎麼不情願,也只能眼巴巴望著細雨興嘆。這身骨頭雖不老,但溼冷的天再這麼過下去,恐怕也要生鏽發霉了。
老天爺似乎聽到我的呼喚了,四月二十六日這天,居然來了個晴空萬里好天氣,週休二日已讓人心情大好,加上陽光,您說這人生還有什麼好奢求的呢?好天氣不出遊太對不起自己了,我一身輕裝,背了相機,獨自一人來北海岸望海,豔陽下,海天一色,在岸邊深吸一口氣,極目遠望,我的心就像遠方的漁船,在無盡的海水裡奔馳,好不快活。北海岸處處是美景,濱海公路走了無數次,也在許多景點逗留,但多是開車走馬看花,沒辦法,開車太方便了,想起以前搭平快車旅遊的歲月,那才真的會踏遍每一寸土地,真的把平凡的景點走出味道來。今天我告訴自己,車雖然開來了,但可不能整天窩在車裡,一定要用雙腳去走,那才真叫旅行。我的旅行常是很隨興的,幾乎沒有計畫,興頭一來,那兒都能去,哪兒都能玩,相機是少不了的良伴,愛好攝影的我,許多時候攝影反而才是主要目的,其他都是點綴,人家旅行有說不盡的理由,我的理由很單純,因為只有透過旅行,才能豐富我的攝影內容,所以我才愛旅行。
今天的目的地是潮境公園和忘憂谷,也就是環繞在八斗子漁港旁,以溶蝕海岸和丘陵、絕壁聞名的景點。雖說八斗子漁港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地方,但如今遊客並不多,也許是因為雪山隧道通車後,往宜蘭不再以濱海公路為主要通道,過去每逢假日,沿著海灣大塞車綿沿數十里的奇景,早不復見。路上車少了,景點似乎也只剩少數的熟客三三兩兩的走在步道上。
過去我也沒特別注意過這兒,乘車經過,最多就是進了小港灣,在排排停靠整齊的漁船前拍拍到此一遊的照片而已。但是蘋果日報的一篇小遊記吸引了我的注意。我這才知道原來在小漁港之後,還有個潮境公園和忘憂谷,光聽名字就很讓人嚮往,潮境或許比不上仙境,但在潮來潮去間,有白沙、有奇岩,大概也差不到哪兒去;忘憂谷就更不用說了,誰能忘憂,大致也就不枉此生了,或許我來這兒,也能尋得片刻的忘憂之境喔!八斗子漁港很有意思,背山面海,山上就是忘憂谷,過了山還有一個小港灣,其實是個水道,也停了不漁船,這條路叫做碧水巷,名字都很美,過水道有一座拱橋,名字取得更加傳神,叫做「平浪橋」,很有一番波瀾壯闊的味道。說來說去,大家八成已被我的文字弄得空間錯亂了,有請Google大神來告訴大家他的實際位置。

View Larger Map
圖上的那個垃圾水肥專用道,就是現在的潮境公園,沒錯,當年這裡居然是個大垃圾場,真不知是那個天才選的,在這天涯地角的絕美之境堆垃圾?沒搞錯吧!好險已經重新規劃為公園,不然真不知政府如何面對後世子孫。另外未來的海洋科技博物館也將設在這兒,工程還在進行中,說實在我對這個工程相當有意見,海岸不該水泥化的,就算是蓋博物館也不應該,能蓋建築的地方多的是,非得要把這山和海挖出一個平地來蓋,總不是什麼環保的好建議。從「平浪橋」走進來就是潮境公園,也可看到經建中的博物館,希望這個館將來能好好經營,否則在這麼好的地方以破壞的代價換來的博物館,要是弄成蚊子館,一定會遭到天打雷劈的。平浪橋是個欣賞小漁港的好地方,如果政府那天決定把岸上的建築也統一漆成白色或紅磚色,我想一定比地中海還更美才是。
scan0010
由平浪橋俯看碧水巷(Leica CL,VC15mm,kodak100vs)
scan0002
橋下的水道聽說是近年才重新開通的,好美呀!
scan0016
沿碧水巷過來許多漁家都在門前晒海草,我想一定很美味吧。

過了博物館的工地左邊山上可看到步道上山,這步道沒有任何的標示,由這裡可以越過小山丘走到忘憂谷去,這個方向似乎走的人很少,所以連標示都省了。
scan0015
由這兒走上去,風景將愈來愈壯闊
scan0012
才走沒三百公尺,美景就很吸引人了
scan0021
步道一路上行可看到一座漁業電台的接受站,門口還很怕大家擔心電磁波的危害,特別立牌告訴大家無礙健康,可不知怎麼,總讓我一直想起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成語。
scan0014
忘憂谷到了,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我的腳是在發抖的,有懼高的人千萬不要嘗試。
scan0019
遠眺還能看到基隆嶼喔
scan0017
換個方向還看到碧砂漁港
scan00003
走到最高點有個平台,汽車可以直接上到這兒,一般人如果不想走路,大概就是乘車到此賞景
scan0024
再來就是走山菱線下坡了
scan00005
靠近港口可看到許多軍事遺跡,當年反共抗俄的時代一定很多駐軍在此,這裡八成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炮位,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感覺。
scan00016
下到岸邊又是另一番景致,這裡可惜垃圾多了些,國民道德還有待加強。
scan00015
海蝕的岩岸
scan00014
沿著岩岸可以走回潮境公園,剛才就是從山上走過去,如今沿水邊走回出發點,山上山下落差不小,是練體力的好地方。
scan00012
像不像豆腐塊呀
scan00009
這張拍的耀光了,絕壁處處
scan00002
奇岩也是俯拾皆是

這裡交通方便,從台北來大約四十分鐘可到,在忘憂谷裡吹吹海風,看看遠方的漁船出港進港,還真是忘記憂愁的好方法,推薦給大家喔!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半格之戀--Part 1 Chika

在我眼中半格相機是個天才的設計,
一樣使用135底片,卻能讓相機的體積進一部縮小,
相機小,侵略性才不會強,街拍也才能更貼近被攝者,
而不被人家扔石頭。
我在想如果當年萊卡發明135相機時,就是用半格相機的拍法,
那現在也許半格相機才是底片相機的主流才是。
不過說歸說,半格相機早進入歷史,現在想拍半格相機只有從古董裡去尋找,
之前我曾寫過一篇阿男的空白筆記本: 前蘇聯半格相機的榮耀--Chaika
一般提到半格相機大家浮上腦海的,一定是著名的Olympus pen或是Canon demi系列,
但我總對於這種用光電池的設計很感冒,原因無它,只因經過三十年的光陰,只有和電有關的計設,通常都是出毛病的根源,而且阿男我玩相機已玩成一種個人癖好,那就是鏡頭可以差點,但一定要有全機械的快門和全手動控制的光圈、快門,這或許和跑車不開手排就不夠熱血一樣,相機怎能只靠電腦和電池來控制呢?那不就真成了傻瓜相機,有為的青年決不會把控制相機的重責大任交給冰冷的電腦的。
也許半格相機先天就是為因結省成本才有的設計,似乎販售的對象從一開始就不是專業人士,所以幾乎都是光電池程序曝光的設計,所以放眼望去,只有Olympus Pen F、Chaika系列和古怪得Canon Dial 35才符合阿男我的全機械手動的標準。
目標看來已十分明確,接下來就是上e-Bay去尋寶囉!經過一番流血撕殺,這機部堪稱半格經典的相機,都已在越洋歸過的途中,耐心等待他們的到來。
我手上已有Chaika I和II,外觀狀況都不是挺好,沒辦法,口袋不夠深,每每挑相機都以價格為唯一考量的結果,難免就進了一些外觀像是經過世界大戰的相機。Chaika I的是問題在於會刮片和鏡頭鍍膜有變質,刮片經過我的打磨加工過,看來已暫時修復,鍍膜則是讓我越弄越糟,如今在檯燈下是繁星點點,但拍來似乎都不影響成像。Chaika II則是機頂蓋像是給轟敲打過,不甚平整,估計是有摔過機,鍍膜情況好一些。Chaika I因為當年的生產數量遠少於Chaika II,所以現在e-Bay也是偶爾才出現一部,所以我目前出去掃街還是以Chaika II為主。
另外我還買了一部Chaika-2M,這台是Chaika III的無測光表板本,所以就只剩下Chaika III我的Chaika系列收藏就算功德圓滿了。有時候男人敗家起來還真是沒完沒了,這些收藏在家裡是見不得光的,這些機絲要是給家中女王得知,那可非要興起一番腥風血雨不可。
蘇聯的半格相機,說真的品質不怎麼樣,快門聲驚天動地,過片則似乎每次在底片上的間距都不一樣,光圈居然設計在鏡頭的正前方,要調整不容易,而且光圈環是無段式設計,所以就是很不精確,尤是到了f8~f16,根本就是參考用的,因為間距太小輕輕一動跑掉了。調快門是用個挺天才的小轉盤,但不知為啥,轉盤非要設計的那麼小,我每每轉到手指都疼了。快門值只有1/30、60、125、250等幾檔,所以到了晚上就成了夜盲機了,沒有慢速快門真的是個遺憾。
但,它的鏡頭似乎很不錯,至少我拍的相片中,畫面都還挺利的,至少比網路上固定焦距設計的Olympus pen拍的一些照片來得好上許多,這點一定要給他拍拍手才行。
說了這麼多,就讓大家來看看Chaika II的畫質囉~

scan0017
路邊的隨拍,用的是Agfa apx 100黑白。

scan0062
鏡頭表現四平八穩的

scan0060
鍍膜似乎普普,一逆光就不行了

scan0049
解析度真的很不錯

scan0032
如果這台是廢軍車,一定更有後冷戰的蘇聯風。

scan0069
小半格街拍最合適了

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暗房日誌--04/11/2008

Chaika II
AGFA APX 100
HC110(F 1:79)
Kodak Rapid Fix
Develop:15min
Stop:30sec
Fix:5min
Wash:25min

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廟會黑白拍

人文紀實攝影,黑白真的是不二的選擇,
在攝影的世界裡,色彩故然重要,但去除了色彩的干擾,往往更能彰顯主題。
而且黑白底片可以自己沖洗,掃描,作品從按下快門那一刻起,不假他人之手直至成果展現,
這是彩色軟片所無法帶給我們的。
在台灣,人文攝影裡,廟會太概是最常上鏡頭的場景,
廟會是台灣的特色,也是攝影者取景的天堂,
不管你是新手、老手,廟會遲早都會是您題材的一部分。
我一直覺得黑白底片是拍廟會最好的選擇之一,
不單單效果比彩色正、負片更好,甚至勝過數位單眼多多,
我知道在數位當道的現在,一定許多人不讚同我的觀點,
但光從黑白底片高達七、八格的寬容度來看,
拍廟會簡直是沒有對手可言。
熱鬧的廟會一定少不了煙火和鞭炮,
漆黑的夜晚,加上人潮和爆炸的閃光,
熱鬧之餘在攝影者眼中,就是極大的光線反差,挑戰攝影者的構圖。
可黑白底片的高寬容度,卻可以輕易的達到高光不溢、暗部細節清楚的境界,
這在數位相機身上,除非用後製合成,否則是永遠也別想達到的效果。
Scan-071113-0030
這張照片其實是背光拍,煙火在主角七爺不爺的後方,距離又這麼遠,閃光燈補光是不太可能的,但黑白底片卻把前景和背景完美的補捉,不但人清楚,連背後店家的強光也沒過曝太多,用現場的自然光,輕易的拍出比美攝影棚的效果。(Leica M2 50mm F2, Kodak Tri-x 400)

Scan-071113-0035
這張也是,看到地上的影子了嗎?光源是從後方來的,而且強度也不小,但顯然沒有給底片帶來挑戰。(Leica M2 50mm F2, Kodak Tri-x 400)

Scan-071113-0024
而且用黑白抓拍老人家,特別味道,也許黑白更能刻畫歲月的痕跡吧!

Scan-071113-0023
拍人的背影,黑白真的是最佳選擇。

Rollei 35 配上 Kodak 100VS 新體驗

在數位當道的時代,玩底片成本越來越高昂,
尤其是正片,一卷動則一、二百元的售價,實在叫人吃不消,
為此決定自己動手分裝正片,軟片成本也才勉強降至可承受的範圍。
Kodak 100VS是市面上少數能買到的100呎盤片,
富士的選擇比較多,像RDP之類,許多網路上的前輩也很推薦,
我對拍正片實在是沒啥經驗,
但富士的便宜負片我用的多了,
一般用的狀況都還好,
但富士軟片在陰天的綠色表現實在讓我很感冒。
正片也許是完全不同的領域,
北台灣最近一兩個月,幾乎天天下雨,
我實在不想再受富士的陰天綠色氣了。
聽聞Kodak 100VS是新一代超豔麗代表,
據說已經是豔到不可思議得境界,
這點還挺對我味口的,畢竟沒了太陽,
就只剩軟片才能為大地上色,讓風景照不再灰濛濛一片。
這次用的相機是Rollei 35,選用他只因他輕便好帶,
拍風景就得爬山,爬山腳力不濟,減重就是唯一的考量了。
這次爬的是坪林附近的一些步道,上些照片與大伙兒分享。
scan0004
看到沒,就是這樣的綠色表現,讓我特別喜歡100VS,雖然號稱是豔麗代表,但綠色的呈現不是很誇張,很對我味口。

scan0006
這張讓我嚇了一大跳,密實的叢林裡,即使夏日正午都是昏暗一片,更別提這個初春陰天綿綿的下午,Rollei 35光圈只有F3.5,手持拍攝用到了極限的8分之1秒。結果還挺令人滿意的,曝光有些under,整個豔到不行呀。

scan0003
很美的步道

scan0002
連不起眼的菜園也拍的像幅畫

scan0005
這號底片聽說是紅色和黃色的表現特別好,看來所言不虛。

scan0038
不過任何事肯定沒有完美的,100VS拍人像就不行啦,剩幾張底片,路過中正紀念堂的藏人絕食現場,就順道拍了幾張,結果每個人都成了大紅臉關公了,這張有後製,把紅色調低了一些(別不相信,我很努力了),得到了個結論,東方人的膚色實在不適合用100VS,您如果哪天把自己女友拍成這付德性,我相信您的日子恐怕也不長了,別說我沒警告過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