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7日 星期二

巖疆鎖鑰–承恩門

「承恩門」,大家俗稱它叫北門,是台北城現今碩果僅存仍保持原貌的城門,其它的城門在六○年代改建成北方城樓的樣式,風味盡失,已經稱不上是古蹟了。上網查了承恩門名稱的由來,原來是「恩接皇恩」之意,因其面向北方,遙望北京,故得名。古時清朝文武官員就從北門外的淡水河上岸,進北門,沿著今天的博愛路,走到當時的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衛門上任的。原來在城外還建有接官亭,下圖老照片裡的牌樓直走,就可到現已不知所終的接官亭。照片裡的台北城外是一片的稻田農村景象,很難想像今天車水馬龍的繁華街景。
台北的老建築裡,我最喜歡的就是北門了,它像碉樓的外表,似乎就明白的告訴世人,當年的亂世裡,城門曾經扮演過多麼重要的角色。台北城裡,目前留下的古建築,尤其是官方建築,幾乎都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曾經屬於中國那一份記憶,如今只能由少數保存下來的寺廟裡去找尋,但總是少了些味道。文化曾經在殖民的歲月裡,被清洗過一次,沒有了文化的民族,是很難稱其為偉大的。歐洲在二次大戰裡受到摧毀,嚴重程度原超過台灣,但人家願意去重建,那怕是照片遺留下來的風景明信片,也要重建屬於自己歷史與記憶。我們呢?迫不急待的拋去舊的包袱,保守與破舊似乎成了傳統文化的代名詞。大家都忘了,文化不會跳躍發展的,只有在原有基礎上,文化才能逐漸生長茁壯,台北沒有如同大陸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但在我的眼中,我們的文化受到的摧殘,其實是相同的。歷史的吊詭處就在於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