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爺似乎聽到我的呼喚了,四月二十六日這天,居然來了個晴空萬里好天氣,週休二日已讓人心情大好,加上陽光,您說這人生還有什麼好奢求的呢?好天氣不出遊太對不起自己了,我一身輕裝,背了相機,獨自一人來北海岸望海,豔陽下,海天一色,在岸邊深吸一口氣,極目遠望,我的心就像遠方的漁船,在無盡的海水裡奔馳,好不快活。北海岸處處是美景,濱海公路走了無數次,也在許多景點逗留,但多是開車走馬看花,沒辦法,開車太方便了,想起以前搭平快車旅遊的歲月,那才真的會踏遍每一寸土地,真的把平凡的景點走出味道來。今天我告訴自己,車雖然開來了,但可不能整天窩在車裡,一定要用雙腳去走,那才真叫旅行。我的旅行常是很隨興的,幾乎沒有計畫,興頭一來,那兒都能去,哪兒都能玩,相機是少不了的良伴,愛好攝影的我,許多時候攝影反而才是主要目的,其他都是點綴,人家旅行有說不盡的理由,我的理由很單純,因為只有透過旅行,才能豐富我的攝影內容,所以我才愛旅行。
今天的目的地是潮境公園和忘憂谷,也就是環繞在八斗子漁港旁,以溶蝕海岸和丘陵、絕壁聞名的景點。雖說八斗子漁港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地方,但如今遊客並不多,也許是因為雪山隧道通車後,往宜蘭不再以濱海公路為主要通道,過去每逢假日,沿著海灣大塞車綿沿數十里的奇景,早不復見。路上車少了,景點似乎也只剩少數的熟客三三兩兩的走在步道上。
過去我也沒特別注意過這兒,乘車經過,最多就是進了小港灣,在排排停靠整齊的漁船前拍拍到此一遊的照片而已。但是蘋果日報的一篇小遊記吸引了我的注意。我這才知道原來在小漁港之後,還有個潮境公園和忘憂谷,光聽名字就很讓人嚮往,潮境或許比不上仙境,但在潮來潮去間,有白沙、有奇岩,大概也差不到哪兒去;忘憂谷就更不用說了,誰能忘憂,大致也就不枉此生了,或許我來這兒,也能尋得片刻的忘憂之境喔!八斗子漁港很有意思,背山面海,山上就是忘憂谷,過了山還有一個小港灣,其實是個水道,也停了不漁船,這條路叫做碧水巷,名字都很美,過水道有一座拱橋,名字取得更加傳神,叫做「平浪橋」,很有一番波瀾壯闊的味道。說來說去,大家八成已被我的文字弄得空間錯亂了,有請Google大神來告訴大家他的實際位置。
View Larger Map
圖上的那個垃圾水肥專用道,就是現在的潮境公園,沒錯,當年這裡居然是個大垃圾場,真不知是那個天才選的,在這天涯地角的絕美之境堆垃圾?沒搞錯吧!好險已經重新規劃為公園,不然真不知政府如何面對後世子孫。另外未來的海洋科技博物館也將設在這兒,工程還在進行中,說實在我對這個工程相當有意見,海岸不該水泥化的,就算是蓋博物館也不應該,能蓋建築的地方多的是,非得要把這山和海挖出一個平地來蓋,總不是什麼環保的好建議。從「平浪橋」走進來就是潮境公園,也可看到經建中的博物館,希望這個館將來能好好經營,否則在這麼好的地方以破壞的代價換來的博物館,要是弄成蚊子館,一定會遭到天打雷劈的。平浪橋是個欣賞小漁港的好地方,如果政府那天決定把岸上的建築也統一漆成白色或紅磚色,我想一定比地中海還更美才是。
由平浪橋俯看碧水巷(Leica CL,VC15mm,kodak100vs)
橋下的水道聽說是近年才重新開通的,好美呀!
沿碧水巷過來許多漁家都在門前晒海草,我想一定很美味吧。
過了博物館的工地左邊山上可看到步道上山,這步道沒有任何的標示,由這裡可以越過小山丘走到忘憂谷去,這個方向似乎走的人很少,所以連標示都省了。
由這兒走上去,風景將愈來愈壯闊
才走沒三百公尺,美景就很吸引人了
步道一路上行可看到一座漁業電台的接受站,門口還很怕大家擔心電磁波的危害,特別立牌告訴大家無礙健康,可不知怎麼,總讓我一直想起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成語。
忘憂谷到了,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我的腳是在發抖的,有懼高的人千萬不要嘗試。
遠眺還能看到基隆嶼喔
換個方向還看到碧砂漁港
走到最高點有個平台,汽車可以直接上到這兒,一般人如果不想走路,大概就是乘車到此賞景
再來就是走山菱線下坡了
靠近港口可看到許多軍事遺跡,當年反共抗俄的時代一定很多駐軍在此,這裡八成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炮位,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感覺。
下到岸邊又是另一番景致,這裡可惜垃圾多了些,國民道德還有待加強。
海蝕的岩岸
沿著岩岸可以走回潮境公園,剛才就是從山上走過去,如今沿水邊走回出發點,山上山下落差不小,是練體力的好地方。
像不像豆腐塊呀
這張拍的耀光了,絕壁處處
奇岩也是俯拾皆是
這裡交通方便,從台北來大約四十分鐘可到,在忘憂谷裡吹吹海風,看看遠方的漁船出港進港,還真是忘記憂愁的好方法,推薦給大家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